“虚爵实名”:从五代十国封爵制度的演变,看古代中央集权的过程

“虚爵实名”:从五代十国封爵制度的演变,看古代中央集权的过程

等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

废分封而兴郡县

,诸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分封制为代表的爵位制度,也就随之发生改变。

商鞅变法

以后,秦国按照军功的大小授爵,将爵位按照军功划分为二十级,每一级都代表着相应的地位和土地,但不同先秦时期的是,

秦国的爵位制度下,承爵者没有对土地的拥有权,只有使用权。

从历史的纵轴上看,秦国的爵位制度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可以说是领先了时代一大步,从秦以后又经过一千年,一直到了中古的宋朝时期,这种爵位只代表者社会地位和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的变化,才彻底落实下来。

而在唐宋之前的秦汉到五代十国之间,则是

代表着“实封”的门阀士族势力,和代表着“虚封”的皇权斗争的过程

。秦的二世而亡和汉朝妥协后的郡国等政策,是这种交锋的开始,而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 则是这种交锋的结束。

二、 五代十国封爵制度的表现和特点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因为战乱频繁,王朝交替时隔较短,其在封爵制度上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混,这是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统治者,对于封爵制度的认知自然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五代时期的封爵制度比较随意,比如唐朝对于亲王,郡王等爵位分封的户数是有具体的规定的,但在五代十国时期,所封户数的多少,完全看当权者的心情。

另一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封爵制度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食邑”与“实食邑”的对比。

所谓的“食邑”,可以看做是爵位附带的利益,原本是皇帝通过将一部分税收赏赐给受封的官员,以表彰其功。但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食邑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实封”才是实打实的利益划分。

根据薛居正的《旧五代史》记载:

“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这段记录里反映出两个五代时期的特点,

第一是“食邑”的缩小

,中国古代传统的封爵制度下,这种单个字后面加一个王的,一般都是亲王,比如最典型的李世民没做皇帝之前,其爵位就是“秦王”,而按照唐朝的封爵制度,秦王的食邑起始就是万户,也就是说,将一万户百姓缴纳的税赋划分给秦王。

但到了上面记载的五代时期,“梁王”的食邑只有区区三千户,更重要的是,实封只有五百户。也就是说,这三千户里头,有两千五百户是用来充当荣誉的,只有五百户的税收才归梁王所有。

由这个对比,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的封爵制度,已经从代表着具体利益的“实封”,演变为代表着地位和荣誉的“虚封”,五百户的税赋,对于“梁王”来说,还不如随便某次皇帝的赏赐多,但其更重要的是,我有而别人没有,这就是一个贵族之间地位和荣誉的划分。

另一方面,食邑的减少,则反映着从秦汉以来,

爵位制度逐渐从“分权”朝着“分名”演变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虚爵实名。”

三、五代十国封爵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以西方历史作为对比,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巅峰时期,而宋代,毫无疑问就是中国中古的顶峰,在唐到宋这期间的五代十国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从上古的余味向中古的巅峰迈进的一段特殊时期。

时间的力量带来最重要的改变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体现到政治制度上来,就是旧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时代要求,而新的制度还没有建立的时期。

但从古代封爵制度的演变来看,五代十国无疑就是封爵制度从“实封”走向“虚封”这个演变过程之中的最后一个音符。宋代以后,古代王朝对于食邑的划分,基本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爵位只变成了一个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

“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这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实封土地,实际上宋朝爵位制度中的“食邑”不仅在五代十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缩小,实封更是聊胜于无。

从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来看,五代十国时期封爵制度的逐渐转化,自然

对宋代以后的封爵制度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如果没有五代十国时期看似玩笑似的“

实封三百户,实封一百户

”等制度的出现,其后的王朝自然就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断崖式的废除实封制度或者是继续沿用。而这两种方式哪一种,都不利于历史的进程。

从历史向前发展的意义来看,封爵制度的演变,其实代表的是

生产关系的转变

。唐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原本的士族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从政治关系的底层基础来看,原本依托于那些豪门大族,给他们交租的底层百姓,直接转为向国家交税,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

士族门阀产生的机制

换句话说,由于科举制度带来的大量庶族地主参与到统治者之中,门阀们想要再忽悠小地主或者普通百姓,已经不太容易了,中央王朝对基层的统治大大加强。

这时候兴起于奴隶制社会,因为交通和科技生产力不足,而产生的分封制的社会制度,就不能满足当时的社会现实。

从这个角度上讲,爵位制度的演变是必然的。可历史除了必然性之外,还有惯性。在分封制下延伸出来的爵位制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千年的实封制度,其消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代十国混乱的历史背景下,各个统治者出于自己对分封制度的理解,打破原有的窠臼,看似随意性的减少实封的范围,提出“食邑”和“实食邑”的区别。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就像是一个穷小子突然当了皇帝,所以以自己片面的理解来继承前人的政策,但是却正好符合里历史的潮流。

我们今天管封建社会的不好的思想和政策叫做封建残余,那么对于古人来说,爵位制度的

“实封”

其实可以看做是

“奴隶残余”

,五代十国时期封爵制度的革新和演变,就是肃清落后的“奴隶残余”制度,对历史的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虚爵实名”的爵位制度的演变,根源是传承自奴隶社会的“实封”的爵位制度,已经不符合当时的社会产生力发展,从而形成了爵位制度演变的社会动机

从表现和特点上来看,由于混乱的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时期爵位制度演变的过程难免显得有点随意和混乱,但整体上减少食邑范围和“实封”食邑减少的趋势是明显的,符合历史向前发展的潮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一旦不能够满足于生产力的需求,自然要被历史所淘汰

,而往往混乱的时代就是制度剧烈演变的时代,五代十国爵位制度的演变,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从中古走向近古的预演中,众多制度改变的一个方面,对于其后历史的发展起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

《资治通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一起来看看王者荣耀gini在哪直播
365bet亚洲网址

一起来看看王者荣耀gini在哪直播

📅 08-04 ❤️ 22
10m带宽的实际下载速度是多少?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10m带宽的实际下载速度是多少?

📅 08-26 ❤️ 268
网络建设是什么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网络建设是什么

📅 08-25 ❤️ 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