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药船的制作方法

自动加药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载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加药船。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河道污染严重,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现象,影响水体生态平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定期对水体,例如河道、湖泊等水系进行消毒、抑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向被污染水体投加环保药剂或微生物菌种来净化水体,抑制藻类繁殖。

而投加过程,在现有技术中基本都是基于人力投加,主要是由工作人员在水面泼洒环保药剂或微生物菌种,这种人工泼洒不能泼洒均匀,造成水体药液局部浓度过高或者局部浓度过低,在局部浓度过高的地方会造成水体内鱼类死亡的现象,发生二次污染;而在局部浓度过低的地方,则由于浓度未达到能够有效去除或者抑制藻类的浓度,导致水体净化不充分。另外,由于工作人员多是在水面上泼洒,使得药液主要集中在水体表面,而在水下很难起到有效的净化、抑制藻类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自动加药船,能够保证加药更加均匀,净化水质更加彻底。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加药船,包括船体、储罐、搅拌装置、旋转喷头和推进结构,所述储罐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储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旋转喷头设置在所述船底,所述旋转喷头转动设置,所述旋转喷头与所述储罐连通,所述推进结构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尾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储罐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储罐滑动连接。将储罐滑动设置在支架上,能够让使用者来调节储罐的高低来对应使用者的身高,便于操作,更加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包括浮体和平台,所述平台为矩形平台,所述平台下设有所述浮体。通过浮体能够产生足够的浮力来支撑本实用新型漂浮在水面上,而平台为矩形平台并设置在浮体上,稳定同时不会轻易侧翻,另外矩形平台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更大,能够围绕储罐更加方便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桨设置在所述搅拌桶内储罐内。通过搅拌桨在电机的带动下,在储罐内旋转,使得储罐内的药物在储罐内充分溶解,同时储罐内的药液浓度均匀,使用时避免药液浓度不均导致河道中药液浓度局部高或者局部低,不能够起到对河道中的细菌或水藻的整体去除,局部浓度高的药液甚至有可能会引起鱼类的死亡,危害河道生态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喷头包括总管和分管,所述总管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所述总管与所述储罐通过支管连通,所述分管一端插入所述总管内与所述总管连通并转动设置,所述分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总管并设置有至少2个喷头。采用总管和分管的结构,能够让分管旋转更顺畅,同时,将分管设置为至少2个喷头进行喷出,能够让药液分散到各个喷头中,在从喷头中流出,分散的喷头使得加入的药液更加均匀,分散的更加彻底,便于扩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还包括卡箍,所述分管与所述总管滑动设置,所述卡箍卡设在所述总管外的所述分管上。分管和总管滑动设置,能够让分管调节进入到总管的高度,从而控制分管的喷头伸入水下的深度,通过卡箍卡设在分管外,对调节好的高度进行固定。通过分管伸入水下深度的调节,即可以控制分管转动对本实用新型的影响,同时可以满足将药液充分喷入水下,达到对水下的治理和清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还包括旋转电机和传动结构,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船体上通过连接结构传动结构与所述分管连通,所述分管的侧壁设有用来和所述总管连通的凹口。通过旋转电机带动传动结构转动,再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分管的转动,实现了分管水下旋转,将药液均匀和充分的喷入到水下,而在分管的侧壁开设凹口,是为了保证药液能够从总管流入到分管内,同时利用凹口,对总管内的药液再进行一次搅拌,使得药液混合和溶解的更加充分、均匀,净化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盘、第二齿盘、传动杆和压簧,所述传动杆一端和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套设有所述第一齿盘,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第一齿盘型面配合,所述第一齿盘设置在所述总管内,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总管之间设有压簧,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第一齿盘啮合,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总管并设置有至少2个喷头,所述分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的外径。

通过第一齿盘带动第二齿盘转动,从而实现分管的转动,而第一齿盘和传动杆为型面配合,既保证了传动杆与第一齿盘的同步转动,同时能够使得第一齿盘在传动杆上滑动,同时将分管的内径大于传动杆的外径,使得分管能够在总管内滑动,进一步地能将分管向上滑动,使得分管套在传动杆之外,而第二齿盘和第一齿盘依然保持啮合传动状态,另外,为了能够让分管滑动归位,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结合的更加紧密,在第一齿盘和总管之间设置一个压簧来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支管连通。通过增压泵能够提高药液的流速,高速流动的药液能够更加充分均匀的与水混合,同时净化、施药覆盖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药船,进一步地,还包括可调节舵和可调节杆,所述可调节舵设置在所述船体上与所述推进结构相对的位置,所述可调节舵设置在所述船底,所述可调节舵与所述可调节杆连接,所述可调节杆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可调节杆与所述船体转动连接,所述可调节杆上设有指示箭头,所述指示箭头设置在所述船体上,所述指示箭头与所述可调节舵的方向指向一致,所述可调节杆与所述旋转喷头的连线与所述船体前进的方向推进结构与所述旋转喷头的连线重合,所述可调节舵的指向与所述连线具有夹角。由于旋转喷头的转动,会在本实用新型的船体上施加一个扭矩,如果不克服该扭矩,则会使得船体在行驶的过程中偏离方向或者甚至是原地旋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船体下设置一个可调节舵,调整可调节舵的方向,使得船体在行驶过程中受到一个与产生的扭矩相对应的反力,利用这个反力使得船体往扭矩偏转的反向偏转,从而抵消因为扭矩而产生的偏转,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连续的航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船体上设置储罐,使得药液能够持续不断的输出进行净化,另外由于在储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使得环保药剂或者菌种能够在储罐内与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形成浓度均匀的药液,然后再通过旋转喷头,边旋转边向水体内喷入药液,起到二次搅拌的作用,这样使得投加到水体内的药液浓度更加均匀,而推进结构则会推动船体一直前进,这样能够对整个水体连续不断的均匀投加药液,净化效率高同时净化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持续作业,投加药液效率高,节省人力,减少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实施例的储罐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二实施例储罐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第二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图5中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齿盘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第一齿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第二实施例的总管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船体101,储罐102,搅拌装置103,旋转喷头104,推进结构105,支架106,旋转电机107,传动结构108,凹口109,增压泵110,支管111,可调节舵112,可调节杆113,指示箭头114,浮体1011,平台1012,电机1031,搅拌桨1032,总管1041,分管1042,喷头1043,卡箍1044,第一齿盘1081,第二齿盘1082,传动杆1083,压簧1084,凸起1085。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人工投加环保药剂或者菌种不均匀,水体净化效果不好。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能够均匀、高效投加药液的自动加药船。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加药船,包括船体101、储罐102、搅拌装置103、旋转喷头104和推进结构105,储罐102设置在船体101上,储罐102内设有搅拌装置103,旋转喷头104设置在船底,旋转喷头104转动设置,旋转喷头104与储罐102连通,让药液能够从储罐102内流到旋转喷头104内,再从旋转喷头104喷出,推进结构105设置在船体101的尾部,为本实施例提供前进动力,可以采用马达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船体101上设置储罐102,使得药液能够持续不断的输出进行净化,另外由于在储罐10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103,使得环保药剂或者菌种能够在储罐102内与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形成浓度均匀的药液,然后再通过与储罐102连通的旋转喷头104,边旋转边向水体内喷入药液,起到二次搅拌的作用,这样使得投加到水体内的药液浓度更加均匀,而推进结构105则会推动船体101一直前进,这样能够对整个水体连续不断的均匀投加药液,净化效率高同时净化效果好,达到自动水体净化和抑制藻类繁殖的作用,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化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还包括支架106,支架106固定在船体101上,储罐102设置在支架106上,支架106固定在船体101上,支架106与储罐102滑动连接。将储罐102滑动设置在支架106上,能够让使用者来调节储罐102的高低来对应使用者的身高,便于向储罐102内加药等操作,更加人性化。

另外,本实施例的船体101包括浮体1011和平台1012,平台1012为矩形平台,平台1012下设有浮体1011。通过浮体1011能够产生足够的浮力来支撑本实用新型漂浮在水面上,而平台1012为矩形平台并设置在浮体1011上,稳定同时不会轻易侧翻,其中浮体1011可以为泡沫、塑料等密度较小的材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本实施例的重量,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搬运。将浮体1011设置在矩形平台下,沿着矩形平台的边缘设置浮体1011,既能够保证矩形平台的平稳,同时还不会浪费浮体1011。而将平台1012设置为矩形平台,使得工作人员在本实施例上的操作空间更大,能够围绕储罐102更加方便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装置103包括电机1031和搅拌桨1032,搅拌桨1032与电机1031连接,搅拌桨1032设置在搅拌桶内储罐102内。搅拌桨1032在电机1031的带动下,在储罐102内旋转,搅拌桨1032使得储罐102内的环保药剂和菌种在储罐102内与溶液充分溶解,同时形成有效成分浓度均匀的药液,有效避免药液浓度不均导致河道中药液浓度局部高或者局部低,局部浓度低则不能够起到对河道中的细菌或水藻的去除,而局部浓度高的药液甚至有可能会引起鱼类的死亡,危害河道生态系统。

为了方便制造和使用,将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喷头104设置为总管1041和分管1042,总管1041与船体101固定连接,并且总管1041与储罐102通过支管111连通,使得储罐102内的药液能够流入到总管1041内,而分管1042一端插入总管1041内与总管1041连通并转动设置,转动的轴线与本实施例前进的方向垂直,分管1042的另一端伸出总管1041并设置有至少2个喷头1043。这样设置能够让分管1042旋转更顺畅,同时,将分管1042设置为至少2个喷头1043进行喷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4个喷头1043,形成十字形,能够让药液分散到各个喷头1043中,在从喷头1043中流出,分散的喷头1043使得投加到水体中的药液分散范围更广,更加均匀,便于扩散,提高了净化效率。

同时,经过发明人实验,喷头1043深入至水面以下二十厘米处喷洒溶解效果最佳。喷头1043可根据药液类型设置相应形式(水柱型、花洒型),便于药液溶于水体,发挥药液的最好效果。

另外,为了能够让本实施例药液投加效率提高,在本实施例中加设增压泵110,将增压泵110与支管111连通,通过增压泵110能够提高药液从储罐102流入到旋转喷头104的流速,高速喷出的药液能够更加充分均匀的与水混合,同时喷出的药液覆盖范围更广,提高了药液投加效率。

如图2-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还包括旋转电机107和传动结构108,旋转电机107设置在船体101上通过传动结构108与分管1042连通,分管1042的侧壁设有用来和总管1041连通的凹口109。

传动结构108包括第一齿盘1081、第二齿盘1082、传动杆1083和压簧1084,传动杆1083一端和旋转电机107连接,传动杆1083另一端套设有第一齿盘1081,传动杆1083和第一齿盘1081型面配合,第一齿盘1081设置在总管1041内,第一齿盘1081与总管1041之间设有压簧1084,第二齿盘1082与第一齿盘1081啮合,第二齿盘1082与分管1042的一端连接,分管1042的另一端伸出总管1041并设置有至少2个喷头1043,分管1042的内径大于传动杆1083的外径。

通过旋转电机107带动传动结构108转动,再通过传动结构108带动分管1042的转动,实现了分管1042水下旋转,将药液均匀、充分地喷入到水下,而在分管1042的侧壁开设凹口109,是为了保证药液能够从总管1041流入到分管1042内,同时利用凹口109,对总管1041内的药液再进行一次搅拌,使得药液混合和溶解的更加充分、均匀,净化效果更好。

传动结构108通过第一齿盘1081和第二齿盘1082啮合,带动第二齿盘1082转动,从而实现分管1042的转动。传动结构108的传动杆1083和旋转电机107连接,提供旋转的动力,传动杆1083的另一端深入到总管1041内,在这一段设置有第一齿盘1081,而第一齿盘1081和传动杆1083为型面配合,采用型面配合,既保证了传动杆1083与第一齿盘1081的同步转动,保证了传动,同时能够让第一齿盘1081在传动杆1083上沿轴向滑动,其型面配合优选的采用,在传动杆1083上设置有凸起1085,凸起1085沿传动杆1083的轴向延伸,凸起1085可以至少为1个,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4个,4个凸起1085沿传动杆1083的周向环形阵列,第一齿盘1081上开设有与传动杆1083及凸起1085对应的凹槽,第一齿盘1081与传动杆1083滑动连接,由于第一齿盘1081设置在总管1041内,所以第一齿盘1081只能在传动杆1083伸入总管1041部分滑动。

第二齿盘1082和第一齿盘1081对应设置,第二齿盘1082和第一齿盘1081啮合,第二齿盘1082由第一齿盘1081驱动,第二齿盘1082进而带动分管1042转动,另外将分管1042的内径设置大于传动杆1083的外径,使得分管1042在总管1041内滑动时,分管1042能够套在传动杆1083外滑动,此时第二齿盘1082便会顶着第一齿盘1081向上滑动,同时由于第一齿盘1081和传动杆1083型面配合,此时第一齿盘1081的滑动并不会影响第一齿盘1081的转动。为了增加配合度,在第一齿盘1081和总管1041之间设置一个压簧1084,使第一齿盘1081一直顶着第二齿盘1082,保持啮合传动状态,而且设置压簧1084能够当卡箍1044去掉后,让分管1042滑动归位。

本实施例分管1042的高度调节通过设置卡箍1044进行,分管1042与总管1041滑动设置,卡箍1044卡设在总管1041外的分管1042上。分管1042和总管1041滑动设置,能够让分管1042调节进入到总管1041的高度,从而控制分管1042的喷头1043伸入水下的深度,通过卡箍1044卡设在分管1042外,对调节好的高度进行固定和限位。通过分管1042伸入水下深度的调节,即可以控制分管1042转动对推进结构105的影响,当分管1042高度较高,伸入水下浅的时候,分管1042的转动会对推进结构105带来一定干扰,影响前进路线,此时需要将分管1042向水下伸入些,减少这种影响。同时将分管1042伸入水下,可以满足将药液充分喷入水中,达到对水下的治理和清洁。

为了保证本实施例航线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可调节舵112和可调节杆113,可调节舵112设置在船体101上与推进结构105相对的位置,可调节舵112设置在船底,可调节舵112与可调节杆113连接,可调节杆113设置在船体101上,可调节杆113与船体101转动连接,可调节杆113上设有指示箭头114,指示箭头114设置在船体101上,指示箭头114与可调节舵112的方向指向一致,可调节杆113与旋转喷头104的连线与船体101前进的方向推进结构105与旋转喷头104的连线重合,可调节舵112的指向与连线具有夹角。

由于旋转喷头104的转动,会在本实用新型的船体101上施加一个扭矩,如果不克服该扭矩,则会使得船体101在行驶的过程中偏离方向或者甚至是原地旋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船体101下设置一个可调节舵112,调整可调节舵112的方向,使得船体101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水流产生的扭矩相对应的反力,利用这个反力使得船体101往扭矩偏转的反向发生偏转,从而抵消因为分管1042转动而产生扭矩带来的偏转,使得本实施例能够稳定连续的航行。可调节舵112设置在船头,同时可调节舵112的偏转方向与分管1042的转动方向一致,这样设计才能够抵消该扭矩。

在调节的时候,根据分管1042转动的速度来调节可调节舵112的方向偏转程度,分管1042转动越快,产生的扭矩越大,可调节舵112偏转的方向就也越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推荐

拜仁慕尼黑4-2战胜弗拉门戈 成功晋级世俱杯八强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拜仁慕尼黑4-2战胜弗拉门戈 成功晋级世俱杯八强

📅 07-05 ❤️ 137
网贷不还骚扰多久
365游戏大厅网址

网贷不还骚扰多久

📅 07-23 ❤️ 466
梦幻西游收费模式详解:点卡价格、时长计算及等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