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傩技、傩戏的产生,相传是过去交通不便,地处大山深处,信息闭塞,社会经济落后,缺医少药,人们得了重病只能等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求神拜佛挽救生命。
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冲锣、还愿、刹铧、下油锅、翻铁门坎、上刀梯渡过关刹等形式,配以各种脸谱、面具以驱走妖魔鬼怪,还病人健康。
傩戏经过数百年的沿袭,锤炼,已发展成独特的傩文化。傩戏、傩技采取边歌、边祭、边舞、边献绝技的表演形式,使演出场面环环相扣,险象迭生,令人惊心动魄。
思州的傩戏,按照服务对象和活动场所分为宫庭傩、民间傩、军傩、寺院傩四种。岑巩县境内有宫庭傩及民间傩,没有军傩。是不是有寺院傩尚未分清。宫庭傩主要是《喜傩神》戏,还有《磨子坛》、《魈愿》等。民间傩较多,遍及该县乡村。
经调查统计,岑巩县境内现有傩戏班102个,每个傩戏班3至5人。其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以家庭成员组班,一种是以家族、寨友组班,便于法事保密和传承,也便于开展活动。其傩戏活动范围狭窄封闭,不游乡串寨,不随意公开表演,不计演出报酬,定时、定点、定向表演,每年重阳节至次年清明节前为活动时间,表演时固定在东道主家所设的傩堂中央,面向东道主家神龛上位。
思州傩戏傩堂的设置多种多样。有的设在东道主家堂屋里,有的设在东道主家院坝上,还有的设在寨门或十字路口上。但总的共同点是:在院内堂屋内设傩堂,必设宝台、对台、五猩兵马台、香炉师台和锣鼓师台。宝台上安置傩神爷爷、傩神娘娘雕像,供上刀头酒礼。在院外、路口也须安置宝台、台上安置傩神爷爷、傩神娘娘雕像。
此外,还有两具专供祭祀用的傩神爷爷伏羲和傩神娘娘女娲的木雕头像。其面具主体浮雕,工艺精湛,色彩古朴,人物形象怪异,与真人脸面大小相等,采用乌桕、水杨柳树木雕制而成,轻便耐用无裂缝,戴到脸上表演时眼可见光、鼻可通气、嘴可传声,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思州傩戏所有愿脚中的祭、戏人物的表演服装都朴实而生活化。正戏人物着青、白、兰大襟长短衫;法师着红色大襟衫,头戴官匝,其道具有法师用的净水、雷印、牌印、尺牌、竹卦、祖师棍、师刀、大蒲扇、杀猪刀。特技表演用的是钢犁、钢刀、耙齿、油锅、刀梯、草席、木炭、纸、竹、斗等。
表演时使用锣、鼓、钹打击乐器,乐队有锣师、鼓师、钹师各1人。音乐唱腔多数以人物命名,如“法师唱腔”、“报子唱腔”、“开山唱腔”、“仙锋唱腔”等。这些唱腔来源于民间山歌、酒歌和庙堂音乐。锣鼓伴奏音乐绝大多数采用民间传统曲牌“三棒锣”、“么二一”、“南佛锣鼓”、“鸡拍翅”、“龙王闹海”等30多种。
整个活动表演分两部分,一是法事表演,二是正戏表演。法事表演内容主要有唱、诵、舞、踏罡;特技表演有上刀山、过刀桥、下火海、捞油锅、开红山、悬梁吊斗、喊竹、手诀等等;正戏表演即歌、舞、戏交叉演出,戏中所有人物均由男子扮演。
这些男子平常都是在家种田地的普通庄稼汉,有游客需要观赏演出时,他们便是出色的艺人。别看他们貌不惊人,在表演时却都是身怀绝技的高人。看!他们赤着双脚,在烧得火红的钢铧上踩跳,脚踩之处哧哧作响、浓烟滚滚、油水直冒、火光四射,场内散发出阵阵肉腥味;又口衔红铁,赤脚上刀山、下火海,事后均毫发不损;还口喊大竹,竹即合即分,诡异奇绝,均令场中人丢魂走魄、目瞪口呆、大惑不解、难以置信。
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