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唐〕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霜黄(1)碧梧(2)白鹤栖,城上击柝(3)复乌(4)啼。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
客子(1)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2)风凄凄。
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
南渡桂水(1)阙(2)舟楫,北归秦川(3)多鼓鼙(4)。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
年过半百不称意(1),明日看云还杖藜(2)。
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小提示:杜甫《暮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复制
朗读
喜欢
完善
写景
羁旅
抒情
作品简介
《暮归》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杜工部集》中。此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后四句转入抒情,描写羁旅生活的寂寞无聊。这首诗的突出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文学体裁七言律诗文学韵律押齐韵创作年代768年
创作背景
《暮归》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在公安(今湖北公安)时。此前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写诗极其讲究诗律,写出了不少调高律细的诗篇,同时又想突破律的束缚,尝试一种新的诗体。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诗《愁》,题下自己注道:“强戏为吴体。”接着,他又陆续写了十七八首这样的诗于是唐诗中开始多了一种“吴体诗”。这首《暮归》也是一首吴体七律。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
望岳[唐] 杜甫
前出塞九首·其三[唐] 杜甫
前出塞九首·其九[唐] 杜甫
春望[唐] 杜甫
绝句[唐] 杜甫
赠李白[唐] 杜甫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暮归
[宋] 陆游
意行无所之,偶傍陂头立。空村犬吠豪,高树蝉嘒急。风尘一身老,海宇万感集。还家日已暮,草露青鞋湿。
梅市暮归三山
[宋] 陆游
日日蛮童佩一壶,壶乾时亦复村酤。横林露塔远犹见,暮霭笼山淡欲无。绿浦例凭菰作界,画桡常遣鹭前驱。此身元是沧浪客,敢学高人乞镜湖。
岁暮书怀二首·其二
[宋] 陆游
忆昔初辞鹓鹭行,慨然誓墓老耕桑。蓼汀夜宿梦魂爽,梅坞暮归襟袖香。穷巷每多闲日月,小儿时诵古文章。吾侪穷死从来事,敢变胸中百炼刚。
暮归舟中二首·其一
[宋] 陆游
五月未剧暑,暮从城市还。断虹低饮涧,落日远衔山。蟹舍丛芦外,菱舟薄霭间。诗情终草草,虚遣鬓毛斑。
暮归
[宋] 杨万里
山色偏宜暮,桐声小作秋。人行溪侧畔,天在树梢头。学懒真成懒,知休却得休。遣愁愁不去,愁尽自无愁。
岁暮叹三首·其三
[宋] 张耒
南山苍苍秋季月,北风如刀青石裂。山阴半夜寒欲冰,晚望高峰看新雪。白衫少年臂鹰去,暮归饮酒烹狐兔。强弓一斛尚可弯,更欲射猎穷吾年。
岁暮客建陵作·其四
[清] 屈大均
冰雪融将尽,春人已袷衣。鱼吹新水出,鸟拂落花飞。驿路枫林引,人家石壁围。羔裘持易酒,日暮醉忘归。
送齐文韶归东阿
[明] 袁凯
...遽延入。净扫南轩催下榻,更开西第同宴集。时余挟册依主人,升堂再拜还相揖。一时爱厚忘尔汝,况肯琐屑论阶级。朝向春园恣游衍,暮归雪案同温习。迩来倏忽将五载,岁月荏苒如呼吸。君居北海我南海,马牛之风岂相及。偶然相值若弟兄,信是前生有因袭。今晨忽言...
归叹
[明] 宗臣
蓟门春尽云阴阴,倚杖出门愁暮禽。千金裘马只自好,万里江湖谁复寻。武陵一别桃花深,欲归不归伤我心。青枫未老楚月白,吾将长啸投吾簪。
丰城高安之间憩民家景趣幽邃为之慨然怀归
[宋] 陆游
数家聚云根,细路入丛薄。溅溅石渠水,来往一略彴。有无邻里通,笑语妇子乐。浊醪时相就,青蔬缺盐酪。日暮归闭门,绩火星煜爚。先期毕租税,老不入城郭。嗟予独何事,早插红尘脚。故山未成归,怅望有馀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