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丨鞣质

中药化学丨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

这类鞣质水解后产生逆没食子酸和糖,或同时有没食子酸等其他酸的生成。有些逆没食子酸鞣质的原生物并无逆没食子酸的组成,其逆没食子酸是由鞣质水解产生的黄没食子酸和六羟基联苯二甲酸脱水转化而成的。

例如,中药诃子含20%~40%的鞣质,但经酸水解后可缩合成为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酐,又称鞣红。这类鞣质在中药中分布很广泛。

(二)缩合鞣质

缩合鞣质的化学结构复杂,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普遍认为,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黄烷-3-醇,最常见的是儿茶素。

例如大黄鞣质是由表儿茶素的4、8位碳碳结合,而且结构中尚存在没食子酰形成的酯键,它是分子量约为4500的聚合体。

理化性质

1.性状 鞣质多为无定形粉末,分子量在500~3000之间,呈米黄色、棕色、褐色等,具有吸湿性。

2.溶解性 鞣质具有较强的极性,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亲水性溶剂,也可溶于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等亲脂性溶剂。

3.还原性 鞣质是多元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还原多伦试剂和斐林试剂。

4.与蛋白质作用 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实验室一般使用明胶进行鉴别、提取和除去鞣质。

5.与三氯化铁作用 鞣质的水溶液可与三氯化铁作用呈蓝黑色或绿黑色,通常用以作为鞣质的鉴别反应。蓝黑墨水的制造就是利用鞣质的这一性质。

6.与重金属作用 鞣质的水溶液能与乙酸铅、乙酸铜、氯化亚锡等重金属盐产生沉淀。这一性质通常用于鞣质的提取分离或除去中药提取液中的鞣质。

7.与生物碱作用 鞣质为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酸性,可与生物碱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常作为生物碱的沉淀反应试剂。

8.与铁氰化钾的氨溶液作用 鞣质的水溶液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呈深红色,并很快变成棕色。

9.两类鞣质的区别反应 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定性鉴别如下。

提取与分离

1.提取 将药材粉碎,过筛,用95%乙醇冷浸或渗漉提取,提取液或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

2.分离

①热水溶解提取的浸膏,充分搅拌后过滤;

②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除去脂溶性成分;

③在水溶液中加入乙酸铅或咖啡碱沉淀鞣质;

④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进一步分离:

用水洗脱时,主要得到糖类、氨基酸类和非酚性苷类成分;

用10%~30%甲醇水溶液洗脱时,主要得到酚性苷类成分;

用40%~80%甲醇水洗脱时,可以得到分子量为300~700的鞣质;

用80%~100%甲醇水洗脱时,可以得到分子量为700~1000的鞣质;

最后用50%丙酮水溶液洗脱,可获得分子量大于1000的鞣质。

当分离结束后,用大量的水-丙酮(1:1)冲洗,.可使吸附柱再生后重复使用。

除去鞣质的方法

1.冷热处理法

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因此可先将药液蒸煮,然后冷冻放置,过滤,即可除去大部分鞣质。

2.石灰法

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故可在中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使之与其他成分分离。

3.铅盐法

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

4.明胶法

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适量4%明胶溶液,使鞣质沉淀完全,滤除沉淀,滤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加入3~5倍量的乙醇,以沉淀过剩的明胶。

5.聚酰胺吸附法

将中药的水提液通过聚酰胺柱,鞣质与聚酰胺以氢键结合而牢牢吸附在聚酰胺柱上,80%乙醇亦难以洗脱,而中药中其他成分大部分可被80%乙醇洗脱下来,从而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

6.溶剂法

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的性质,在乙醇溶液中用40%氢氧化钠调至pH9~10,可使鞣质沉淀,再过滤除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在 Windows 中更改或重置密码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在 Windows 中更改或重置密码

📅 07-12 ❤️ 719
桉桤的意思及寓意
365游戏大厅网址

桉桤的意思及寓意

📅 07-11 ❤️ 579
拜仁慕尼黑4-2战胜弗拉门戈 成功晋级世俱杯八强
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

拜仁慕尼黑4-2战胜弗拉门戈 成功晋级世俱杯八强

📅 07-05 ❤️ 137